奔袭五千里,只为看到最真实的你
师范学院辅导员 袁腾飞
自2022年学校开展大规模家访活动以来,我一直有一个心愿——去西藏家访。
我所带的班级,有25名少数民族学生。毕业班会上,我与他们约定:“等你们毕业了,我去西藏看你们。”
7月底,在完成学校期末工作和培训任务后,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西藏学生的成长环境,拉近与学生、家长之间的距离,做好民族学生的思想引领,促进民族团结工作更好地开展,我踏上了前往西藏的旅程。
因担心高原反应,我将此行的第一站定在了海拔最低的林芝市(海拔2900米)。
中午到达酒店休息了半天,晚上便开始了我的第一个家访。
曲珍,今年毕业,刚考上本地农业银行,目前在市里培训。她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“老师,你真的来了,我觉得有点梦幻,不是很真实。”
曲珍活泼开朗,在学校表现非常出色,在学院的各类活动中能充当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角色,她曾用双语主持了第一届藏文化节,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。所以,对她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,我一点也不惊讶,只是提醒她多与其他同学分享上岸经验。聊天过程中,了解到她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和本地的风俗习惯,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她的成长环境,我准备去趟她的家里。
第二天早上,我坐上了林芝市到波密县的客车。一路上,弯道极多,从不晕车的我,上车没多久就有些难受。原本200多公里,4个多小时的路程,因堵车的缘故,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滞留了3个小时。第一次感受这么高的海拔,我十分不适,头胀、呼吸困难……也是在这里,我感受到藏族同胞的淳朴善良,他们一路上一直关注我的情况,时不时为我递上牛奶零食。
次日上午,我到了曲珍家,曲珍母亲和妹妹们早已在门外等候。坐下来后,我跟她们介绍了曲珍在校的表现,鼓励妹妹们多向姐姐学习,在各类活动中展现自己。大妹今年九月上大学,我跟她普及了学校有关少数民族学生的政策,帮助她更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。曲珍母亲汉语说得不流利,只是在旁边一直热情地招呼我“吃嘛吃嘛”,虽然交流不多,但能感受到她的热情和对此次家访的期待,我回答了她的一些疑问,让她对曲珍的大学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。根据政策,学校每年会退还师范类藏族学生6000余元学费,在当地的日常开支也有补贴,所以一家人生活压力不大,全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。
在参观了家里的佛堂,了解了当地礼佛、走山等藏传佛教的宗教习俗后,我才算真正走进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。
当日下午,我定的第二个家访对象是位于波密县倾多镇小村里的卓玛家。因无直达车,我决定租车前往。一路上都是“拦路牛”,车开得很慢,让我有机会边欣赏风景边感叹:“虽路途蜿蜒崎岖,但能够走到学生家里,见到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,一切都是值得的”。
卓玛家的主要收入依靠务农,哥哥在城里工作,农忙的时候返家帮忙。父亲靠开收割机帮村民收青稞增加收入。在这里,我见到藏民收割青稞的场面,也见到他们之间的守望相助,还有幸看到了他们用青稞磨糌粑粉、酿青稞酒。
聊天中,我了解到卓玛每次上学路上都要花上两天的时间,即将大四的她,这样的旅途她已走了三年。我颇有感触:“走学生求学路,才知道他们求学之艰”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我将她在校的良好表现与家长分享,让他们欣慰,同时将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,针对实习、毕业和就业等家庭和学生目前最关注的问题与他们进行讨论,与家长合力解决学生现存的疑惑,帮助她更好地规划下一步发展方向。
从波密县到拉萨市,用了一天的时间。在拉萨,我家访了四名学生(顿珠、旦巴、次仁和央拉)。最让我难忘的是次仁的转变。
次仁是家中独女,父母平时上班较忙,故她从小跟着外婆长大。长期的情感缺失导致她的心理健康出现异常。从大一开始,我就关注到她。后因未及时服药干预,导致状态加重。联系家长检查后,发现她已是重度抑郁,无奈只能休学,进行系统治疗。休学期间,我时常关注她的动态,鼓励她培养自己的爱好,谨遵医嘱积极治疗。后来,经评估,她顺利返校学习,从家长陪读,到融入宿舍,她的状态越来越好,性格开朗活泼了许多,与同学之间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,生活中相互帮助,学习上你追我赶,每一步都在向好发展。家访中,我看到她的眼神中有了光,脸上时刻挂满笑容,也看到,她的爸妈对她的关切,对我的认可。在家里,次仁当着家人的面,为我唱起了欢迎的歌。那一刻,我真切地体会到学生改变带给我的感动和快乐。
奔袭五千里,表面上看,只是叩开一扇扇家门,实际上通过实地走访,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藏族学生的成长环境、生活习惯,让我更加理解和包容他们,同时也叩开了一扇扇心门,现在感觉他们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,从他们的眼中我读出了更多的信任。西藏之行,架起了我与藏族学生的“连心桥”,构筑家校育人合力,为我下一步开展辅导员工作,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打下了基础。